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情境——曾庆国油画个展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8-12-08 09:48:51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情境——曾庆国油画个展

  Emotional Situation ——Zeng Qingguo's Solo Exhibition

  开幕 Opening: 2008.12.6 3:00pm

  展期 Date: 2008.12.6-12.31

  地点 Venue: New Age Gallery, 8502#,D09 Area, 798 Zhong Er St., No.4 Jiu Xian Qiao Road, Chao Yang District, Beijing. PC: 100015

  Tel:+86-10-59789282

  Fax:+86-10-59789285

  E-mail:newage4355@yahoo.com.cn , newagegallery@gmail.com

  New Age Gallery, Beijing

  D09 Area, 798 Zhong Er St. No.4 Jiu Xian Qiao Road, Chao Yang Dst., Beijing

  Tel: 010-59789282/83/84

  Fax: 010-59789285

  newagegallery@gmail.com

  www.newageartgallery.com

 

  “情境”——曾庆国个展

  2008年12月6日至2008年12月31日

  北京新时代画廊

 

  情境:关于曾庆国的绘画

  夏芸

  也许,生长于偏远的西南雾都之城重庆,深居于川美象牙塔内的教师生活,性情于骨子里的沉稳内敛,使他更多独处思考,关照事物,处于一种“出世哲学”的存在方式中。这形成了他与同代人对事物的不同的敏感与热情,进而反映在他独特的个人艺术气质上。

  看曾庆国的绘画,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一种“情境”的特征。当然,提到“情境”一词,我们自然会想起唐朝诗人王昌龄曾将诗歌境界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到了宋代,诗人们将三境归一,统称为意境。曾庆国绘画的“情境”,强调的是绘画源于艺术家境由心造,融情于物。艺术家以微观的视角,观察宇宙万象,创造出一个个灵动的内在世界。这是心境、物境和事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现在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可以说始于本科毕业创作方向的选择之时。当时他选择了以“室内题材”的研究。众所周知,室内题材,由于其自身表现所具有的局限性,在中西方绘画传统中,多与人物或静物(如花卉)相结合,这使它大多作为衬托画面主角(人物或静物)的背景。在曾庆国的绘画中,他选择了室内题材,但却抛弃了传统绘画中所描绘的那些做为主角的“赏心悦目”的常规物象,这就决定了他的绘画必须“另辟蹊径”与“独立创新”。他曾提到:“研究生的前半段时间,主要是在小幅画作中不断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表现语言,最终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油画语言表现的方式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试图建立有别于其他油画作品和艺术家的书写方式。”

  在2004年的作品,如《众生》系列和《寂》系列中,我们仍依稀可辨一些“室内”迹象,如桌、椅、床等。但这儿的空间与氛围却令人似曾相识而又陌生。这儿没有风的影子,没有人的足迹,没有亮丽的阳光,一切皆如来自天国般的神秘静寂。柔和的光辉中,所有物象自得其所、与世无争、安乐祥和地存在着。这儿似乎充满着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与爱戴,生命情感的光辉凝聚幻化在这些物象中:花儿静静幸福地生长开放,小飞虫悠闲徜徉而亲密无间……。在这两个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正在由“室内题材”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情境”的世界。“2004年作品中的家庭空间及室内元素的运用只是创造的一个切入点,以后的变化则是一个自然的行为,具象的元素似乎与内心的追求存在着一种冲突与不自然。”(曾庆国语)

  在2005、2006年的作品中,似曾相识的室内空间及物象,开始与一种近于虚拟的空间——心灵的空间——相结合。反复出现于作品中的中国传统式的屏风、门、窗等,在此以更加意象化的图式出现,并依作者的创作思想观念,结合散点透视的运用,有机巧妙地分割构成着变幻莫测、神秘深遂的空间。对于画面中的空间,曾庆国曾提到:“这与本人的心理体验有关,空间是多重的,错位的,屏风与门店拉展与折叠把空间在空间里进行叠压,空间既在它们的里边,也在它们的外边,这更多的是内心的感觉。”一个个“低等”的小飞虫,以近似工笔写实的手法表现,身后或留下蜿蜒曲折的长长的生命迹象,或发散着生命的淡淡光辉,仿佛是一个个灵动飘逸的小精灵,是画面的主角。散漫、静谧、流动而不合逻辑的光,成为画面中的潜在重要因素,对此,作者曾说:“光,是一种运动,一种震颤,一种穿透的欲望”。而早期明显带有依据室内物象而“随类赋彩”的画面,开始转化为一种依据心境而“随心赋彩”,每一幅画皆以沉稳典雅的统一色调着色,以静寂朦胧的意境,生成一个个情境世界。

  在2007年作品,尤其近作(2008年)中,屏风的意象,与黑色的一个个方块,更加自由地与心交合,变幻出丰富的心灵图式。作者更完全注重自己(或人的)内心感受。黑色的方块或象征着心灵之门、窗,或暗示着那些无法言说、有意遮蔽的东西。画境与心境相统一,那虚幻、空灵、静谧,那舞动的精灵、淡淡的光芒,幽秘的空间,涤荡抚慰着人的心灵,感动着万物的感动,给予观者无穷的想像。作者曾提到:“当人类在抛开所有物质性与自身的干扰和引诱之后,内心真正所需要的应该是什么。内心不变则无需改变,内心已变则自然随之。” 也许,当人回归入内心,内心回归于自然,顺自然而行,无论人生或艺术,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种情境世界之中。

  作者只所以形成这样的“情境”艺术,很大程度上与他自己的爱好以及其所在的民族传统文化相关。他曾一度非常喜欢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哲学家叔本华等,这使他的艺术坚持依据心性和潜意识的需要而创作。他也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学诗歌辞赋、书画及其理论,并练了十年多的书法(如大篆,隶书,行书等)。他认为:“因为身在中国,精神里本身就受中国人文精神的影响,这是不自觉和集体无意识的,不管怎么演变,只要是发自本体精神的要求,就自然会有中国的传统痕迹。”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有“对自然世界之敬意与惜物贵物之精神”。中国先哲之自然观,表现在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感情,即视自然万物皆含德性(“人为万物之灵,而物类亦各有其灵而具人之德”),人与自然皆直接感通,且人当对自然有情,人在日常生活中亦重在顺自然而生活等。故中国人总是直接于自然中识其美善,“艺术精神之下,寄情万物,皆以养德”。同时,中国诗人哲人之观自然,都不把自然看为是“诸力争衡”之场所,所以中国不象西方那样,她不注重表现自然力、自然生命力之景物观天地之大美(如康德的“崇高”、“壮美”)。中国人所崇尚的自然与艺术美,都是以“最少物质,见更多之美”,表现更丰富之精神活动或心之活动。魏晋人曾谓“会心处不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这就是善于移情于物,而能“在至小中以观至大,于一物见一太极”。也许,在此,我们能够理解曾庆国从微观的视角,把“低等”小飞虫移情为画作的主角,并以极简而虚空的画面来造心境为其艺术之境。他曾言:“每一只昆虫都是一个特殊的观照对象,是一个可以沟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无需用言语表达的世界,观者与昆虫之间心有灵犀,是一种纯粹的心理交流关系。”

  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造境根基与艺术功能,创造出一种“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寻找着天人合一的观念。作品中那飞翔的“低等”的小生物和虚幻“无生命”的物质,生成一种密切的关系和有机的生命统一体。体现了一切物质是有生命的──一种泛神论的信念与态度,即人,可以与万物进行交流。它们透视出我们的世界,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寄托着我们的情感,这是一个灵异奇光、无限生动、变幻莫测而又和谐统一的世界。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曾庆国油画个展:情境
· [专稿] 情境——曾庆国油画个展
· [专稿] 虚迷——王颉油画个展
· [专稿] 焱—严一能油画个展
· [专稿] 俏皮——胡华个展

亚博备用网址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yabo88备用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