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陌生留步的魅力——蔡劲松与他的《自由的知觉》

时间:2009-10-13 09:59:21 | 来源:亚博备用网址

哈森

“陌生人/请留下/你匆匆的步伐”(蔡劲松•《幻象》)。一年前,我和蔡劲松先生还属于陌生人。读卓拉的《翡翠时间》里关于他小说的评论《亮是什么颜色的》没多久,我有幸参加了嘎玛•多吉次仁在798艺术区的画展开幕式。那天下午,我们几个站在诗意的展画中间,谈画、谈诗歌,其中就有蔡劲松先生。

初次见面,从外表儒雅,性格内敛的他身上,我并没有获得过多的信息。只知道:蔡劲松、侗族作家、诗人、北航宣传部部长、北航艺术馆馆长。

今年年初,他在百忙中来参加我的翻译作品研讨会,发表了评论《诗性空间的绽放与写照》。之后,他的艺术馆有好的展出时会信息通知。有了这么一个朋友,我常常和家人去观看他策划的一场场画展。

前两天,我得到他的新书《自由的知觉》。这是一本集诗歌、雕塑、绘画(油画、水墨画、版画)为一体的稀有的好书。书的装帧,如作者其人,素雅、不张扬。

也许我最近的工作内容,比较冗长而枯燥的缘故,《自由的知觉》,仿佛给我一个新的呼吸的空间,引领我去感知,我所陌生的世界。比如雕塑。

“远古的陶器/像个过来人/什么都清楚明白/它既不喧响,也不沉默

“远古的陶器/与时代保持着距离/与水和土壤保持着距离/将秘密埋藏在自己的世界里”(《黄釉时代》)。

读着这段诗句,看着《黄釉时代》组画,我似乎懂得了他孜孜不倦地做雕塑的原因。他与自己所在的这个时代保持着距离、似乎在与水和土壤都无关的、更为内在的事物进行着对话。他所执着的应该是那份“什么都清楚明白”却“不喧响,也不沉默”的、恰到好处的境界。

蔡劲松的诗歌,语句简短精练、轻灵生动。读着不累,却让阅读延伸到无限的广和远。“浩荡之音律啊/割破了黄土地的坚固/比心胸还要宽大/比岁月还要久远”(《镲》)。

我一直在说他是一个内敛的人。阅读着他的诗与画,我确信用“内敛”二字描述他这个人再合适不过。因为通过诗歌表露出来的他是火热的、坚定的、阳光的。他在《镲》中写“金属碰撞的铿锵/把世界万物的听觉都唤醒了”,我认为这“唤醒”是一种坚定;“把心里的龌龊和委屈都驱赶了”,我觉得这“驱赶”(是)一种明朗;“把头巾和羽毛都悬挂在高处了”,我想这“悬挂”是一种飞扬的激情。

我个人比较喜欢《自由的知觉》中的《丛》:“草垛 从傍晚开始/就醉了//伸手的夜间/芦苇开了 惊了鸟的脚步//红彤彤的泥潭/盘旋在泥鳅的头顶//夜晚的草丛划过一片/灰白 湖水睡着了”。

《丛》的油画,意境很优美。黑夜里的温暖与绚烂,在丛中如星星或花朵的眼;《丛》的诗歌,色彩很鲜明。读着,仿佛看见了鸟儿飞过时忽闪的白、芦苇荡开时迷离的白以及夜间湖水安详的灰白。在动态的白和静止的白之间,那红彤彤的泥潭,像是一团火焰,向夜的黑,宣战。

读着《飞》的诗句:“我听见翅膀的鸣叫/迎着风潇潇//我听见飞翔的心跳/鼓点一样环绕//我听见天上的太阳/躲进了时空隧道//我听见星空扬弃雨点/嘀嗒嘀嗒打湿羽毛//我听见鸟儿在追逐/黑夜不笼罩//我听见画笔吹口哨/气宇高昂入云霄”,看着《飞》的画,我猜想他当时创作的心情,一定也是“吹着口哨/气宇高昂入云霄”的吧。

感叹着,理工科出身的蔡劲松,似乎更多地成为了文学的或艺术的蔡劲松。捧读着他的书,读着读着,不小心在某一个拐弯处,发现诗歌的蔡劲松原来也是哲学的蔡劲松。你若读“粮食不是道路的起点/黄金也不是//山丘不是道路的终点/云也不是//道路只是道路的起点/道路只是道路的终点”的诗句后,不难发现《径》一诗中默默而立的那位就是哲学的蔡劲松。

原来,诗歌、绘画、雕塑、哲学…… 或者更多的学科都是互通的。但是,有几个人会像蔡劲松那样,找到了这几个通向彼此的玄妙的艺术幽门,并在其中畅通无阻呢?!

“陌生人/请留下/你匆匆的步伐”。艺术的力量是神奇的。它会让更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它留下,匆匆的步伐。

(原载2009年6月10日《光明日报》)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