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尼采与中国八十年代文化思潮(3)

时间:2010-07-06 21:20:01 | 来源:亚博备用网址

 

那么尼采的思想上,他当时那些著作到底想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他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我想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因为我觉得尼采是一个很特殊的哲学家,他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哲学家,很真实,他本人又是受叔本华的思想影响很大。大家知道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的哲学家。其实尼采小时候就很悲观,因为我看过尼采小时候写的诗歌,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从10岁的时候开始写诗,我看到的是他14岁时候写的自传,自传里面讲他小时候写了很多诗,那些诗都很悲观。比如说(当晚祷的钟声想起,我不仅悄悄的思村,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那永恒的故乡),还有一首诗写自己在废墟上面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废墟往日的繁华,然后醒来以后感觉人生真是一场空。整个诗歌里面情调非常悲观的,还有怀念他的父亲。他也很奇怪,就是他父亲去世两个月他的弟弟就死了,而在他弟弟死之前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他父亲的坟墓打开了,他父亲从坟墓里面走出来,走到教堂里面,从教堂的桌子上面抱起一个小孩又回到了坟墓里面,做了这个梦以后没多久他弟弟就死了。小时候家庭变故的刺激,加上大学的时候,他大学的时候应该说他受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叔本华,他大学读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说我当时看了以后,他连续几天没有睡觉,天天晚上兴奋不己,觉得叔本华这本书完全为自己写的。他本来自己对人生很悲观,但是叔本华清清楚楚把人生可悲的状态描写出来,把人生的真相给他看了。那叔本华说的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样子的呢?叔本华的观点简单说,你看他的书名就说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你也可以翻译成欲望。这个意志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欲望,我们都是被欲望支配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被欲望支配的。实际上这个欲望它在每一个个人身上,作为欲望来说它的本性就是让自己永远的存在下去,但这是做不到的。所以他说人生就像吹肥皂泡一样,想越吹越大,最后不可避免会破灭。他说欲望意味着痛苦,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得到满足之后就是无聊。所以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是毫无意义的,基本上对人生是完全否定的,出路只有一个,让你的欲望和意志能够消灭掉。实际上靠艺术我们可以暂时把欲望平息下来,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把我们身体的意志放弃,大家不要生孩子世界就太平了,所以他是很悲观的。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跟尼采吻合的,我说一个人受影响肯定不是说里面没有东西,然后跟外面灌输进来,这是不可能的。任何真正的影响就是你本来已经有了,然后把你本来有的东西唤醒了,给他营养了,然后越来越壮大了,然后你就有了,尼采就是这样的情况,他本身就是一个悲观的人。所以他实际上一辈子在想这个问题,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不甘心,怎么样让没有意义的人生给他一种意义,让他变得有意义或者是让他显得有意义,让自己感觉他是有意义。实际上他的酒身,权利意志都是要解决这个的,要给人生一种意义。这个问题按道理来说是他个人的问题,可是实际上尼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也是时代的问题,起码也是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他实际上不仅仅解决个人问题,实际上他个人最重大的问题,因为这也是时代的问题,起码也是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他实际上不仅仅是解决个人问题,他个人最大的人生问题和时代问题正好是吻合的,这是尼采产生影响力最重要的原因。

那个时代来说,用尼采话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他说这是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他是这样说的,一个不速之客已经站在我们时代的门前,这个不速之客就叫虚无主义。什么是虚无主义呢?就是说一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我们发现突然没有价值。原来我们认为具有最高价值的东西,我们人生所有的价值都是从哪里来的,他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根据和源头,现在突然发现没有价值了。用他的另外一个说法说上帝死了,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是上帝死了是给他的一个虚无主义,给他的一个公式。这个上帝不仅仅是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就是欧洲历史上在没有基督教的时候,基督教还没有的时候,在古罗马还没有重开之前,包括古希腊古罗马的时候,早期古罗马共和国的时候,那个时候欧洲人是有信仰的,这个东西从伯拉图开始的。用尼采的说法来说是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现象世界,这个现象世界背后有一个真正的世界,我们这个现象世界如果说他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源头是本质世界,真正的世界是意义的根据和源头,我们这个仅仅是他的一种表现。后面真正的世界给我们现象世界提供了他的根据。那么这个东西是从伯拉图来的,按照欧洲背后真正的世界,到了基督教本质世界就叫上帝,用上帝这个称号说他,那么这个东西是最高的价值。要说人生有价值,追问到最后价值根源在哪里,有一个神圣的东西。

但是到了19世纪,尼采那个时候,他说人们发现这是一场梦,背后真正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他说这个东西对于欧洲人来说就像经历了一场地震一样,什么东西都倒塌了,整个欧洲道德,整个欧洲人的生活信念都是建立在对上帝,也就是对于现象世界背后的,永远不变的,神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信仰的基础上,一旦这个信仰没有了,所有的道德也好,我们的生活理想也好,全部崩塌了。他说这是欧洲面临最大的问题。那么他把这个叫做虚无主义。

实际上尼采这个东西和他本人对人生的悲观,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从叔本华过来的那些东西是一致的,他其实内心深处也都是认为是虚无的,所以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是解决个人的问题,也是解决一个时代的问题。那么按照尼采的说法,他说虚无主义按照他的预计,虚无主义时代将延续200年,他是1880年左右的时候说这个话的,按道理来说要到2080年,反正现在还在这个范围内,那也确实是这样,就是说信仰的这种困惑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他说这个时代正在到来,他正在用千百种征兆说法,他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他的分析是虚无主义的征兆。我看了一下,我归纳了一下基本上他讲了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在信仰的问题上,现在最要命的是什么,人们没有信仰了,但是人们无所谓,还装出有信仰的样子,他心理已经没有信仰了,已经不信上帝了,他仍然天天去教堂,仍然每个星期去做礼拜。他说现在连真正的虚伪也没有了,真正的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被迫接受一种信仰,但是内心不放弃自己真正的信仰,外表上你强迫我信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内心不放弃。他说现在的人无所谓了,他们非常轻松的接受和放弃,左右逢源,毫无罪恶感,这是一个方面,在信仰问题上无所谓。

另外一个就是在生活的方式上,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匆忙,大家都在匆匆忙忙过日子。他说现在的人不在思考,不在沉思了,不能安静下来,他说如果安静下来以后就会有罪恶感,觉得不对头了,他说以前有思想的时代,有信仰的时代人们过着宁静的生活,人们经常在沉思的,但现在人们不但不深思还害怕深思,觉得安静是不对的,忙才是对的。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的时候还看报纸,生怕浪费时间。但是我经常看闹市口看行人行色匆匆的走过,我心里面就会产生愚蠢的问题,他们去干什么怎么那么忙。他说这个时代最被尊重的品质是什么?勤劳。大家都在勤劳的赚钱和花钱,他说这是勤劳使得我们这个时代完全没有信仰,他说勤劳这个品质更加使世人没有信仰,没头没脑在那里忙着。这是一个生活方式上的匆忙。

还有一个就是文化的平庸,他说这个是文化平庸的时代,没有任何的创造性,他说以前有创造力的时代文化是真正的文化,真正的文化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应该把人们的生活,能够把它变成一个整体,这个文化应该是有根的,古希腊人们是有信仰的,人们相信神话,把人们世俗的生活便成了有神圣光彩的整体,但是现在的文化是破碎的,现在这个文化源头没有了,人们内心没有信仰了,这个文化没有创造性,大家追求的是外表的东西。他讲过一句话,他说现在文化就好象是披在一个又冷又饿裸体上的一件褴褛的彩衣。就是一件五彩缤纷的衣服,但是又破破烂烂,披在一个又饿又冷的裸体上,就是外表很漂亮,内在很贫乏。

另外他讲了这是现在文化的特点上外表的鲜媚和亮丽,内在的空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包装文化。还有一个就是现代文化一个特点,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快餐文化,人们着眼于当下,再也没有永恒。现在媒体和报刊在那里自贬文化,记者代替天才成为文化的指导者。我很惊讶尼采是不是有预见性,按照说他那个时代媒体还不太发达的,报纸也有限,当然还没有网络和电视,不像现在媒体如此发达,那个时候他已经提出来了,媒体、报刊已经在取代大学成了文化的中心,文化的指导者,记者取代天才成了文化的指导者,已经指出了这种问题。

他认为文化应该是一个个人在深思中,站在文化传统之中对文化根本理论的思考,现在大家都是把文化当做娱乐,他很讨厌剧场,德国人跟喜欢周末的晚上穿的衣冠楚楚,然后到剧场看演出,然后他说一个人到了剧场之后就是大众了,他的趣味完全被公共趣味支配的,他说什么是剧场?剧场就是趣味问题上的公共厕所,是没有个人趣味的。我刚才说的是尼采对虚无主义征兆的问题,他实际上真是很敏感的,也看到了现在更严重的一些问题。

那么怎么办,对虚无主义怎么办?尼采提出了什么样的药方来治这个病?现在说起来其实他提出的东西也不多,我自己觉得尼采特别精彩的东西他是批判性的,包括对虚无主义的批判,为了找虚无主义的源头他挖到了古希腊的伯拉图,认为虚无主义实际上隐藏在伯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里面了,把世界分成虚假的世界,背后的本质是一个真正的世界。那么他这样一种区分,实际上是一种价值逆差,是一个价值判断,他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真实、唯一的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现象世界里面,他对于生活在其中的现象世界,伯拉图实际上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是虚假的。那么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虚无主义,因为你对我们所能得到的真正的唯一的世界你已经否定态度了。所以尼采他花了很多功夫对伯拉图的模式进行批判,这一点其实对现在西方哲学他的启示作用是非常大。现在西方哲学基本上对所谓的现象世界是虚假的,背后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样的一种划分法,现在哲学是完全否定的,不存在一个两个世界 ,没有这样的区分,并不是说一个现象背后还有本质,基本上否定了这样的思路。尼采关于这一点,其实这一点应该说从康德开始,西方哲学家最伟大的哲学家,当然伯拉图也很伟大,虽然后人去批判他,他是奠基者。到后来近代最伟大的就是康德,康德实际上对伯拉图所建的行为上的哲学,康德已经给了一个根本的颠覆。康德证明了这一点,就是伯拉图把世界区分为现象和本质,康德就证明了说,实际上我们所能得到的,就是世界向我们所呈现的只能是现象,我们永远不会得到那个本质,本质用他的话来说叫自在之路,我们永远的不到自在之路,自在之路和我们是有鸿沟的,所以你不要想这件事情,如果你知道关于世界本质的判断是属于信仰,你说世界本质就是上帝,上帝创造了世界,他的本质是精神领域的,那属于信仰,你说精神的本质是物质的,也是信仰,这不是思考的结果,这就是信仰的问题。他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点康德之后的哲学家都接受的,包括尼采,理性是不可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