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全国美展六十五年历史回顾

时间:2014-08-25 16:26:27 | 来源:北京日报 文/李洋

资讯>艺讯>

漆画《永恒的记忆》(作者:李永清)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观点

别为了得奖陷入新“假大空”

受访者: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明明

看到第十二届美展部分展区的初审作品时,不免感到些创作上的贫乏。很多送展作品缺少真正的生活情感,只是在技法表现上比较讨好。在全国美展上获奖是进入中国美协的门槛,因此很多参加者拼命讨好,寻找跨过这个门槛的风格。至少从前两三届全国美展开始,十几年来,进入该展的作品中有棱角的很少,甚至在初选时也很少见。大家都用最稳的表现方法创作,致使趋同性作品多。

就拿中国画来说,人物画多是大幅制作、群体肖像式的,而且这种肖像没有生活情节和意境的表现;山水画基本属于写生的再版;花鸟画多是精心制作的工笔花鸟,有的一张工笔画可以花费两年多来精心制作,而写意花鸟画在全国美展中几乎绝迹。

综观当今美术创作,其实普遍存在一种新的“假大空”现象。假——作品不是有感而发,不是从生活中提纯感人的瞬间,不是从生活中寻找构思、构图和题材;大——画幅越来越大,好像不大就不能吸引注意,就吃亏了;空——作品只是把形象罗列进去,虽然大,但感觉很空洞。

可是,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老艺术家的作品,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卢沉的《机车大夫》、石鲁的《转战陕北》、黄胄的《荒原风雪》、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以及李可染、傅抱石、蒋兆和、李苦禅等先生的作品,风格明显、令人难忘,尺幅也都不大。老艺术家的优秀创作经验,比如作品从生活中、从传统中来,又高于生活,这种好的创作传统似乎断掉了,没有被今天的创作者传承下来。现在的创作普遍重视描摹自然,却不重视人文内涵。虽然有很多作品描绘农民工、底层小人物、民族风情等,但这些作品只是源于生活,却没有提炼,包括笔墨的提炼、技法的提炼都没有,没有达到化境。艺术说到底,是心灵的东西,是思想的东西。

我觉得,这种现象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及大家对入选美展的认识都有关系。得奖这个事,大家应该看淡。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把自己放在美术史里来思考,美展是你的台阶,但不能是你的目标。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应该和平时所画,和一辈子所画是相吻合的。为了获奖,一张画创作两三年,可往往得了大奖之后,这个人便无声无息了。这就是为了获奖而创作了,难成大器。

而当这样新“假大空”的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越来越多时,它们会影响到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创作倾向,这才是最让我担心的。

我提出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共同思索和研究,怎样将新中国65年美术发展史当中那些好的传统继承下去,好让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更好地发展。

释义

综合材料绘画

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欧美艺术家们感觉按照油画、版画等传统材质来划分艺术之间的界限,约束了自己的想象力,力图突破界限,在同一幅画里混合不同材料,以求实现表达自己理念的最佳效果。我国艺术界第一次领略到综合材料绘画也不过是1985年的事。当时,美国综合材料绘画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展。不过,直到1997年,胡伟、张元两位艺术家分别从德国和日本回到中央美院设立工作室,综合材料绘画才在我国真正起源。

实验艺术

其实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过去,艺术是记录形象的手段,但今天当图像记录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时候,记录形象不再属于当代艺术范畴,艺术的创造力才突出出来,成就了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人对世界反映和对自身表达的方式。它有很多性质,实验性和创造性就是其中之一。实验艺术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是一个民族从被动追随世界现代化的民族,变为主动、创造性地走向发达的民族要具备的素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是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十一届。自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开始,设立“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该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美术创作类最高奖,共160名,分为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30、优秀奖100名四个等级。

 

1  2  3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