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遇”——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敬亭山开幕
5月的宣城,氤氲着江南烟雨的气息。2018年5月12日上午,作为第五届“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由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共青团宣城市委、宣城市妇女联合会协办,宣城市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纪念石涛纪念馆开馆一周年暨“神遇——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有着“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石涛纪念馆和太白独坐楼开幕。本次展览旨在全面展示著名书画家沈岩的创作精品及艺术成就,彰显其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沈岩,原名沈逸生,号清流耕夫,1947年出生于福建诏安,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书画家,文化学者,著名闽派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协理事,福建省书协常务理事,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评议员,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沈岩幼承家学,中山大学教授、沈岩先生的堂伯父沈达材曾如此评价沈岩:少小才华不让兄,亦将妙笔写丹青。生姿活色饶情趣,共羡东城沈逸生。由此可见,沈岩先生自幼便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天赋。他诗书画兼擅,著作等身,文人气息浓烈,上世纪80年代即受藏家青睐,被誉为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因其画风取法高古,善石涛笔意,2017年沈岩被聘为“石涛纪念馆名誉顾问”。
现场领导及嘉宾为展览开幕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名闻天下。李白在世时十分敬重“永明体”时代的诗人谢脁,而“永明体”诗歌正是由南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谢脁等人倡导。如果认祖归宗的话,沈岩是沈约的第51世孙,由此彰显了艺术家与敬亭山的深厚渊源。
当天的展览开幕式现场高贤云集,一场迷蒙的细雨拉开了“神遇”展览的序幕。中共宣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张黎勇,宣城市政协副主席唐佑文,国务院参事室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长建,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巡视员何立新,当代著名书画家、文化学者沈岩,宣城市敬亭山管委会主任刘维刚以及宣城市相关市直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北京、江苏、福建等地的嘉宾们出席开幕式。
中共宣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张黎勇致辞
中共宣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张黎勇在致辞中说:“敬亭山被称之‘江南诗山’。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诗仙李白一生7次登临敬亭山,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句。谢脁、白居易、杜牧、韩愈、苏东坡、欧阳修、文天祥、汤显祖、梅清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2017年4月,石涛纪念馆正式开放。石涛纪念馆的建成开馆,填补了石涛宣城时期的展示空白,推动了石涛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升了‘江南诗山’的形象和品质。这其中,也凝聚着沈岩先生的辛勤付出和汗水。今天,我们在石涛纪念馆开馆一周年之际,隆重举行‘神遇’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表达对沈岩先生的谢意,并希望通过此次作品展,加快推进宣城书画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有品有味的文化生态之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丰富的艺术滋养。”
宣城市敬亭山管委会主任刘维刚致辞
宣城市敬亭山管委会主任刘维刚在现场说道:“沈岩先生的艺术之路是他日益积累的文化之路。他推崇石涛书画艺术,善于运用传统笔法进行创作,同时也融入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此次展览展出的72件作品,既有他仿石涛的画作,也有他据石涛笔意的创作,既有他书先贤的名篇佳句,也有他自己的诗歌艺术,这些都彰显出了他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致辞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在致辞中表示:“我认为沈岩先生是当下社会为数不多的学问人,他的治学精神尤其令人钦佩。此次展览大面积地展出沈岩先生的书法和中国画作品,不仅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他的艺术造诣,也令我们体会到一种扎实的厚重感。 当下社会浮躁,当代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已经少有严谨的研学精神,而沈岩先生将这些研学精神融入到笔墨之间,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艺术和文化的自信,还能看到古代和当下的对话,令当代人能更多理解和热爱古代文化。”
主展人、书画家、文化学者沈岩致答谢辞
随后,主展人、书画家、文化学者沈岩先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界朋友的感谢。他说道:“艺术家要重塑求真、求雅的品格。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审美受到西方的侵袭。今天,中国要重新树立文化自信,我认为,文化自信包括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自信,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传统艺术家,我们任重而道远,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我相信,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国人仍然有对中国书画的亲近感和审美力,中国书画是有未来的。”最后他以一首诗表达了对展览在敬亭山举办的感受:初到敬亭山,笃信有前缘。二到敬亭山,品茗会诗仙。七上敬亭山,开馆撰门联,如今已十上,神遇梦初圆。
太白独坐楼展出沈岩书法作品
开幕式现场,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史明德,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刘汉俊为展览发来贺信。赵启正在贺信中说:“沈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他的书法刚毅遒劲,画作意境深远,诗词洗练旷达,始终有文人气息和精神血脉流淌其间。观赏其作品不仅是艺术享受的过程,也能切实触摸到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脉搏。”史明德在贺信中写道:“传统文化熔铸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始终秉持坚定信心,从沈先生的作品里,我也读到了中国书画内生的定力与从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自信。”刘汉俊在贺信中说:“沈岩先生的画作寄情山水,承继古风,格调古朴优雅,意境悠远空灵,用笔嶙峋,骨力显露,却又峰回路转,意趣横生。借古开今,仿古而不泥古,有一种超脱之美;创新却不见新,葆有了传统的本色;彰显了大气、贵气、静气之美,有一种大家风范、硕儒意气。返璞归真,超凡脱俗,这正是当下艺术界最需要重塑的品格。沈岩先生为我们再现和描摹了一个民族的乡愁。” 此外,国家艺术基金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赵长青,安徽省军区原司令员沈善文少将,福建省原省委副书记黄瑞霖,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王来文也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展览表达祝贺。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沈岩先生精心准备、创作和挑选的近70幅作品。这些作品中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
艺术家沈岩与领导、嘉宾石涛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展览现场
与石涛有“神遇”之说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石涛在他精辟深奥的画学名著《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明确阐发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观点,其中“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表达了石涛对山水画创作的根本主张。中国历代书画家总是从外在造化中获得诗情画意和艺术创作的灵感,认为经过物我“神遇”的艺术创作才具有打动人的力量。沈岩推崇石涛的“神遇”之说,2017年初,沈岩为石涛纪念馆撰写门联,上书“石出奇峰能有几,涛来虔客不嫌多”,表达他对石涛的崇敬和“神遇”之感。
2017年初,沈岩为石涛纪念馆撰写门联,上书:石出奇峰能有几,涛来虔客不嫌多。
“石涛的艺术成就来自哪里?我认为超常的天赋是他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他对大自然特有的敏感是一般艺术家难以企及的,黄宾虹说他‘数百年来,已罕其偶’。齐白石说得更绝,说‘二千余载只斯僧。’二千余载是什么概念,秦统一中国是公元前221年,到现在也才‘二千余载’。说二千多年来只有这位画僧,当然十分夸张,但石涛确实是位天才,甚至可以说是位超级天才。对于石涛的悟性,时人就有‘吾师妙手真有神’之誉。清代的邵松年说过,‘有时极平常之景,经老人画出便觉古厚绝伦。’郑板桥说他博我专,但专不如博。齐白石对其悟性是‘余心极服之。’潘天寿说他‘绘画成就高,至今无人可与他们相比。’陈子庄说他学问灵性双绝。刘海粟说他神也。石涛自己也认为,画家都有佛性,但赋受不齐。‘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黄山的奇特給他以神奇的联想,说他神遇也好,说他通灵也好,没有天赋是画不好黄山的。仔细看看石涛的画作,就能发现,他的感受是那么的与常人不同。”沈岩说道。展览现场展出的30余件沈岩仿石涛笔意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便为我们呈现了艺术家与石涛的“神遇”之作。
沈岩早年拟石涛笔意画的山水《空翠湿人衣》180X96cm(1999年作,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仿石涛山水近作:沈岩仿石涛《松窗读易图》180X96cm
石涛原题:书画从来许自知,休云泼墨意迟迟。描头画增多少,花样人传花样诗。(原画缺一字)
沈岩和诗曰:率意写真观者知,云峰拱翠笔能迟。无拘谁说凭天赋,识见酬勤总是诗。
沈岩拟石涛笔意画的《敬亭山居图》,八尺整张,246×125cm
沈岩仿石涛剩水残山图180X96cm,石涛纪念馆开馆时捐给纪念馆
两大板块,72件作品 呈现沈岩绘画及书法全貌
本次展览分传统绘画和书法创作两大板块。展览第一部分,太白独坐楼展出沈岩的传统书法作品,包括丈二横幅,中堂、条幅等,以行、草为主,碑帖兼融,方圆并用。作品笔致洒脱,结体宽博,劲健天真。其中,不仅有艺术家书写的著名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李白在宣城诗歌集句》、《将进酒》、《李钊给李白信扎》、《临江仙·全球政党大会》等李白诗作,还有沈约、谢脁的诗书法等十余件大型书法作品。沈岩曾说:“书法之妙在于用笔,学书之苦在于不得笔。体微入理,约象立名;穷法悟道,烂漫天真。笔法不宜太纯熟,熟则易滞;学术不易囿于法,囿则难得天真。骨法用笔,形势自生。笔有骨力,字则精神;笔没骨力,失色无神。”
领导及嘉宾观看展览
展览现场
沈岩书李白诗一首
展览第二部分以山水画创作为主,石涛纪念馆展出近年来沈岩先生潜心创作的仿石涛笔意传统画作精品30余幅。其中,不仅包括《敬亭山居图》、《仿松窗独易图》、《仿石涛剩水残山图》、《仿石涛山水十二帧》、《黄山松》等国画力作,且还涵盖《石涛题书法诗》等书法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融诗情于画境,在摹写山水的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意精神和艺术家高洁的思想境界。
在传统的中国画诗、书、画三大要素中,诗是画之魂,书是画之骨。所以历代名画家,都十分重视诗与书。沈岩的中国画创作重视“气韵生动”,强调骨法用笔,以书入画。他的作品在继承古人中国画创作技巧和笔墨素养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人的构图审美意识,因此,尽管其用笔师法古人却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意识和审美创造。每一件作品的用笔和线条都颇具质量,“从心所欲”。他的作品并非单纯的对景写生,而是内心真情实感和自然性情与外界景物相遇融合后的产物,具有深远的意境和大气磅礴的气度。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国家一级美术师、山西师范大学教授沈晓英在接受亚博备用网址采访时说道:“无论从绘画意境的营造还是对艺术的追求方面,沈岩一直非常执着。书画兼善的艺术家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少有,沈岩先生是我们的榜样。他不仅艺术成就高,人格和修养也兼备,是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实践者和领路人。”
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处长、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南京创作中心主任卢京飙告诉亚博备用网址记者:“沈岩是我们全国交通系统的书画名家,他不仅在全国艺术界影响很大,对于普及和推动全国交通书画艺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沈岩的作品以书入画,画中有诗,共同渲染和营造出高古磅礴的艺术气象。”
“沈岩老师治学严谨,诗书画印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当今书坛、画坛的很多现象,有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宣城是‘文房四宝’之乡,有责任也有义务打造好这张文化的名片,而沈岩老师对待艺术和学问的态度无疑将为宣城书画界带来新的力量。”安徽省书协理事、宣城市书协副主席江俊告诉记者。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当天下午,“神遇”——沈岩书画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召开,各界嘉宾、学者就沈岩先生的中国画创作、与石涛、李白的古今“神遇”与对话,沈岩先生的笔墨精神和艺术成就,及其当下画坛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据了解,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沈岩先生个人书画拍卖会活动。拍卖活动将联合共青团宣城市委,宣城市妇女联合会,所得款项专门成立“沈岩文化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宣城市栋梁工程、春蕾计划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
众家评说
《敬亭山居图》
《中国美术》主编、美术评论家徐恩存:画家笔下的山水,实是传统风神的重现,实是文化精神的形象化,在沈岩这里,山水画题材的创作因而是将现实之旅变为精神之途,将物质的空间化为心理样式的过程,进而凝定位中国文化精神源远流长的、灵动飘逸的精神境界。
《山鸣鸟更幽》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的前言:积淀深厚,风格苍劲浩逸。山水画作,重传统,师造化,富学养,颇具宋人气度,又有现代精神。大幅作品,气势磅礴,韵致淋漓;小幅作品,笔致高远,妙趣天成。
《富春山居图》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评论家郎绍君:沈岩的山水,大体有两类,一类山重水复,丘壑繁密,笔墨从属于描绘。另一类结景单纯,丘壑疏松,笔墨有很大的自由性。游弋在描绘与表现之间,第一类作品近于全景式,相对经营,第二类作品多为截取式,相对随机,更自然生动,也更具笔墨情趣。
《上善若水图》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沈岩先生的书画艺术,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山水画的传统,理解深刻。他大量临摹古代、近现代山水名家的名作,功力深厚,达到了相当的境界。许多作品有石涛的笔墨韵味,又有傅抱石的气势。散锋用笔和淡墨处理得相当好,格调很高。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书画家黄若舟:形体富有立体感、动感,布局活泼、空灵。他推崇石涛的“神遇”说,谓之“山川非我我非山,山我神遇即镇山;笔墨非我我非墨,墨我神遇即真墨;自然非我我非然,然我神遇即甄然”;这就是有所悟,又有所发挥也。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年逢大吉精神爽
人得春风意气遒
沈岩自题词“和三国演义开篇词并贺全球政党大会召开”
福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朱以撒:沈岩喜爱苍劲、豪放、流畅的书法,其用笔以中锋为主,以侧锋为辅,端庄中不乏险峻,跃动中又不飘忽。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南洋艺术学院院长、画家何家良:沈岩先生自幼酷爱书画,临池创作不辍,其山水画作,以书入画,笔势开张,墨韵浓烈,既具宋人气度,又有傅抱石的笔意及现代精神;书法则以行草见长,苍劲豪放,在中国中年一代艺术家中,颇具代表性。
李白《将进酒》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书法家沈鹏:沈岩的书法,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他的行书作品,有苏东坡的味道。草书作品是怀素的味道,取奔放一格。碑味也很浓,可见他取法高古,广收博取,不拘一格。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天池石壁34X45cm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翟墨:沈岩先生的艺术有很深的传统,又有强烈的现代感。他的书画艺术,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达到了很高雅的境界。我用两个字来概括他的艺术特点,就是“劲”和“秀”。“劲”就是苍劲,很有力度;“秀”就是秀气、文雅。他把传统的文人修养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激不厉,不浮不燥,相当完美。
杜甫诗意图68X45cm(《大美中国-沈岩卷》作品之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刘晓路:在中国美术史上,专画武夷山并以此出名的画家寥寥无几。沈岩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大都源自真实的武夷山,但又不完全是武夷山的写照,而是胸中的丘壑。他的笔墨出入郭熙、石涛、傅抱石、陆俨少等古今山水名家,但又不是他们的照搬和拼凑,而是融会贯通为自己的风格。他写古人画意,画出的是自己的情趣。既有宋人山水气度,又有现代的精神。
妙笔生花(四尺整张竖幅)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副会长、艺术理事会理事吕永华:沈岩先生在武夷山生活了12年。他用周围的环境观山读谱,徒手写生,创作出一幅幅气势雄浑、韵致淋漓、妙趣天成、格调很高的山水画作。他的山水画是精神与自然的契合,线条洗炼,挥韵自如,笔到意到,笔未到意也到,笔情墨韵,令人折服。
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刘汉俊:闻沈岩先生画作开展,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沈岩先生的画作寄情山水,承继古风,格调古朴优雅,意境悠远空灵,用笔嶙峋,骨力显露,却又峰回路转,意趣横生。借古开今,仿古而不泥古,有一种超越之美;创新却不见新,葆有了传统的本色;彰显了大气、贵气、静气之美,有一种大家风范、硕儒意气。返璞归真,超凡脱俗,这正是当下艺术界最需要重塑的品格。沈岩先生画如字,字亦如画,画作古朴,书作也典雅,字字有魂,笔笔见力,感觉有深厚的楷书功力,古风中彰显强健与苍劲。书与画,在沈岩先生笔下浑然一体,佳构天成。欣赏沈岩先生的书画大作,是需要境界、需要品格、需要思考的。感谢沈岩先生,为我们再现和描摹了一个民族的乡愁。
仿唐寅层楼拔嶂图 136X68cm
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画家何和应2000年2月28日下午,到展厅参观后对观众的回应:我参观了沈岩先生的书画作品后,第一感觉就是很精彩。用笔洒脱,妙趣横生。
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原南院艺术学院院长魏维贤,2000年2月28日下午到展厅参观后对观众的回应:书法,几种书体都写得很好。绘画,山水花鸟都擅长,这种全能的画家太少太少了。很多人会一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你看《逸趣》的松鼠画得多好,很生动,又有自己的风格。金鱼也画得很好,可以和王雪涛、李可染的比美。山水画炉火纯青,风格独特,取自宋代,学自石涛,又融入历代许多名家的技巧,形成自己的风貌。实在是好,我祝办展成功!
武夷万古情244X62cm
新加坡中华书学研究会发起人、书法家朱碧妹:像您这样全面的书画家太少了。很多人只会一样而已,而您很全面。我喜欢您的书法,也喜欢您的山水。您的山水画很美,很见功底,意境很高。
沈岩作品
马来西亚华人领袖、书法界泰斗、拿督沈慕羽1999年2月2日《致沈岩先生的信》:接来大信封一个,启开一览,惊喜异常,如获至宝。承惠赠嵌名联一幅,书工及辞义,超越凡品。此乃贤侄平日修炼之功。杰作被罗致,大名被编入典籍,非倖致也。宗侄今年才半百,书画功力之深厚,有如老匠。假以时日,何可限量。今日之明星,即明日之超级明星也,不禁嘉贺!
世界华人文物收藏家协会主席、收藏家魏伟杰,1999年2月《致沈岩先生的信》:喜接先生墨宝,苍劲有力且毫放不羈,诚福建第一笔也。
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诗人、书法家沈保耀,2007年6月21日《致沈岩先生的信》:吾宗书画名家辈出,如沈镜湖、沈锦州、沈瑶池、沈祖文、沈瑞图、沈耀初、沈福文、沈柔坚、沈锡纯等,皆斐然有声,享誉艺坛。今先生赓继遗绪,为吾邑艺界扬名海外,饮誉京华,亦为吾宗争光不少。……先生是艺坛多面手,丹青而外,书法、诗词亦皆有高深造诣,至为钦佩!
仿石涛卓然庐图(六尺整张竖幅)
美术评论家李延1999年在《美术向导》第二期撰文《沈岩书画艺术解味》:无论书法还是绘画,沈岩的作品都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土,渗透着浓郁的东方色彩,散发着画家充沛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眷恋。他用一种纯真的情感,创造了一个纯正的境界。
美术评论家陈墨2000年在《福建画报》第6期撰文《师人师物更师心》:沈岩的丘壑既奇又安,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赋予学养、情趣的再造圣境。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源远流长图》就是他再造的圣境,无大手笔难为也。
作家李援2006年10月15日在福建日报发表《字画因缘》:他的书法结构具碑意,高古,浑然天成。他的山水多为重峦叠峰,往往千万丈危崖之中,置飞流瀑布,笔墨情韵魅力十足。
美术评论家郭涛1999年4月15日在团结报撰文《宋人气度 现代精神——沈岩山水画作观后》:静观沈岩先生的画作,常可见到他笔墨的酣畅,气度的恢宏,尤其是他的山水画作,以学养入画,取法高古,笔致精妙,墨韵淋漓。山、水、云、树的组合变化,不仅是让人有莅临圣境之感,而且是传统气韵、人文精神的凸现。
沈岩书法作品
艺术家参展经历及著述
1999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2000年2月,沈岩应邀赴新加坡参加华族文化节,并举办了《中国沈岩书画展》和学术讲座;2006年3月出席国际书法交流新加坡大展,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接见;《源远流长图》、《问道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其中《源远流长图》入编人民大会堂建堂50周年《书画珍藏集》(该集221件作品中有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关山月、启功、吴冠中等当代书画名家);2016年6月与台湾沈荣槐联合办展,当晚中央电视台即播出新闻,亚博备用网址以多种文字向世界播报。
专著《船政学堂》填补教育史空白,英文版、繁体版出版。《沈岩船政研究文集》《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船政史话》《清代陈季同(学贾吟)手稿校注》等专著12本。主编《船政志》商务印书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