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卢俊舟个展”展览现场
2018年8月18日下午,“平行——卢俊舟个展”在苏州博物馆拉开帷幕。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金圣贤,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美健,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霞,苏州博物馆艺术顾问、艺术家刘丹,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云泉,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副院长张见,美国OLI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建筑师林兵等江苏省政界及来自全国文化艺术界的近百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宏伟开幕式上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张索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家卢俊舟致答谢辞
在开幕式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宏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张索,艺术家卢俊舟先后致辞。卢俊舟向苏州博物馆捐赠了作品《壁》,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向其颁发捐赠证书。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向卢俊舟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艺术家和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卢俊舟的首次个展,在现代艺术展厅呈现近作品28件,其中有三件大尺幅作品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其余均为2010年至今的精选的代表作品。卢俊舟,原名双波,别署芦庐、吾自斋等。1974年1月(癸丑腊月)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自幼习书。卢俊舟有深厚的传统书法基础,但他今天的作品摆脱了传统书法的圭臬,无法在书法的范畴来解读。他的作品强调汉字的空间构成和书写的节奏韵律,顺应自我心性而发于笔端,贯通连接起未来与历史的“平行”之道。
艺术家卢俊舟与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苏州博物馆艺术顾问、艺术家刘丹与艺术家卢俊舟观看作品
艺术家在意整幅作品的结构与气息,如同对一个字的要求。如果说他的“正书”强调了空间构成,显现出一种现代形式的美感,他的“草书”则强调自然书写,显现出一种韵律和动感。两种书体都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脉的延续,以一种现代抽象语言,超越了文字的表意性,通过空间、线条、结构、速度、节奏等要素传递出一种中国之美。
《吴越春秋》 220cm×22cm×40 2018年
《吴越春秋》是卢俊舟2018年的最新创作,它源自于艺术家对苏州历史底蕴与人文传统的一次挖掘和对话,艺术家选取了《史记·伍子胥列传》之中,吴越之争的转折点——伍子胥之死作为书写内容,先以朱砂写于40件木简之上,再以斧劈去朱砂痕迹,最后墨拓为文本,形成独占一个展厅的代表性作品。艺术家在书写中完成了对历史与文化的个体解读,在劈砍、拓印中还原了对崇高的演绎和传承的再现,饱含着作者对历史与文化身份的复杂观感,对真实与谬误、传承与重建的双重追问。
《梦》直径216cm 2018年
展出于展厅走廊尽头的《梦》则是对人工与自然造化的记录,艺术家在露天创作之时,不料大雨骤至,宣纸不仅承载了“梦”字的墨迹,同时还记录了雨水激起、溅落、晕染等在上面悄然产生的变化,水与墨的交织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与展厅内不断变幻的光影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条记载光阴的走廊,而这件圆形的作品,宛如拱门,暗合了园林之趣。
《壁》 586cm×270cm 2018年
在艺术家看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即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因此本次展览在苏州博物馆开馆之后,首次还原了现代艺术厅的本来面貌,将位于展厅最里面的大窗全部露出。这件高度近5米的大窗,窗外竹影婆娑,白墙灰瓦,风吹影动,本身就是一幅自然主义的画作。艺术家看到这个场景之后,马上想到“题壁”这个词。因此,他在展厅内与窗相对的“影壁墙”上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充满现代味道的作品与窗外的竹影清风相对而立,平行而和谐。
展览现场
其它作品,如《徘徊》、《千里月》、《月似霜》、《闻折柳》等作品,均代表了艺术家近年来的探索,以纯粹的书写探索汉字的空间和韵律之美。
展览现场
在卢俊舟看来,艺术是界于有律和无律之间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直觉和本能,使之回到艺术的本质状态,归于自然。他以过人的直觉与灵性,在扎实传统书法的功力之上,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呈现出汉字的独特美感,传递出中国文化的当代之美。
“平行——卢俊舟个展”将在苏州博物馆展出至10月21日。
现场艺术家访谈:
艺术家卢俊舟接受亚博备用网址采访
亚博备用网址:这次展览是您第一次面向公众亮相,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您是首次以书法展出的当代艺术家,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卢俊舟:在苏州博物馆做展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今天圆了一个梦,心情无以言表。定下这个展览以后,我思考的是怎样把展览这件大的作品做好。似乎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因缘,一定要到了某个时间点,才能够完成。其实我对艺术的理解,并不太去区分它的门类,传统或者当代,东方或者西方……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关注他自己的艺术语言本身。任何门类的艺术,一定有一个共通的语言。因此我把这个展览看做一个艺术展,大概我在公众面前是一个新人,在这里做过很多重要的艺术展,我仅是呈现了我自己而已。
亚博备用网址:整个展览的布置及作品呈现出一种“极简风格”,您是如何考虑的?
卢俊舟:在这里做展览,我从一开始就思考要体现当代性。我做过很多思考,曾想过多媒体、装置艺术的介入。但是从内心来说,作为第一个展览,还是希望我的笔墨中纯粹的语言能够呈现出来,不想有更多的干扰。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谈到“中而新”和“苏而新”,我希望我的作品也是“中而新”。关于“极简”,我认为也是东方美学的标准之一,这也是我所追求的。我对现在所有的作品,如果说不满意,就是因为还不简,我希望将来的作品能够更简一些。
亚博备用网址:您希望您的展览和大众之间产生一种怎样的沟通?
卢俊舟:我总是希望大家欣赏艺术的时候不要有某种预设,传统或当代,东方或西方,书法或装置,水墨还是油画,我希望大家关注艺术的本体语言给你带来的感受。还有,整个展览作为一个作品,当你进入展厅时,带给你的感觉。希望大家以宽容的态度,来欣赏艺术展。
亚博备用网址:关于展览的题目“平行”,您是如何理解的?
卢俊舟:这来自于贝聿铭先生的原话,我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平时对自己的作品经常思考:如果和古人的经典作品放在一起,丢不丢脸?和西方传统的艺术,甚至多媒体等当代的作品放在一起,是否突兀?这是我衡量作品的一个标准。因为艺术语言是人类共通的,是可以穿越古今,不会有障碍。如果说还有某种障碍,那说明在艺术本身还没有做通。这是我个人所理解的。
现场嘉宾观点: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很中国,卢俊舟的展览在这样一个非常具有人文氛围的环境举办非常好。在卢俊舟的作品里还是有很深传统的,不管是结字关系、用笔关系,在他胸中流露出了传统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和他内心一直追求的艺术氛围。他不是一个“老实”的人,这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优点。虽然他不循规蹈矩,但他有章可循。画面上的构图、章法等,既当代,又传统。他是在用美、用心来打动观众。
——刘云泉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贝聿铭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几何主义对他很重要,所以在设计苏博的时候他没有循规蹈矩,严格遵循粉墙黛瓦等苏州古城的做法,而是一种创新。他提倡观众能够在苏州博物馆找到苏州的感觉,但同时是个现代建筑。这一点跟卢俊舟的作品不谋而合。从甲骨文开始,文字在中国的历史和艺术上非常重要,中国书法给大家一种非常古老的感觉,卢俊舟的呈现不是严谨的书法,他已经把书法、绘画以及中国的人文创作全部结合在一起。作为建筑师来看,有时我还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很多几何形体,包括建筑的构图等。感觉上有中国的传统,但同时形式的呈现又是全新的。
——林兵 美国OLI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建筑师
我认为不应当把卢俊舟的作品看成是书法,也不要看成是绘画,当然他的作品中有书法和绘画的语言,他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框架,由自己独特的对中国文字、书法的理解来形成的自己的艺术语言。正因如此,他具备了某种现代艺术样式的价值。这是一种突破,奇怪又新鲜。奇怪在他用的手段和技法,都和传统不一样,新鲜是他的作品让不同艺术的作者,对艺术有不同认识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想到很多有趣、新鲜、生动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是卢俊舟希望别人看到的。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传统,我们讲传承、继承,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让中国精神焕发出另一种现代的美丽。卢俊舟的展览与贝聿铭设计的现代主义的建筑空间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它们有中国的血脉和传统,但不是浅层次和镜像的,而是精神上的共鸣。我不狭隘地认为他的作品是“书法”,而是作为视觉艺术,这样的艺术在东方唯一的世界性的建筑大师设计的空间里展出,没有辜负贝先生对中国空间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卢俊舟自己的心灵美感。
——江宏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今天卢俊舟在苏州博物馆呈现的作品非常丰富,而且和当下其他人不一样,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书法作品,而是借用汉字的各种书体,打破了各种界限,进行了重新的构造,这种构造让我感觉到造化自然之美。他出生在永嘉楠溪,那里古老石墙的石缝与他的作品非常相似,有一种来自于自然造化的美感。如果拿传统书法观念去看他的作品,往往会受限制,但是作为艺术,给我们拓展了很多空间。他对汉字艺术化拓展方面做了非常严肃而积极的探索,这是非常难得而珍贵的。
——张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
卢俊舟的作品我经常见,但这次展览如此整体的展陈方式,尤其又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空间里面,是非常惊艳的。这种惊艳是因为他的作品与环境的匹配度非常高,他的艺术给我们带来一种东方的气质,而其用笔可以追溯到传统。卢俊舟艺术的形式感突破了我们原本对书法的理解,我关注并为他欣喜。
——张见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副院长
(实习生陆亦瑝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
作品《梦》位于现代艺术展厅走廊的尽头
《吴越春秋》展览现场
《吴越春秋》(局部)
现场同时以三段视频展示《吴越春秋》的创作过程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现代艺术厅中的“窗”与“影壁墙”
《壁》的展览现场
《梦》(局部)与展现创作过程的视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