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对话•2019高平当代艺术展即将开幕

对话•2019高平当代艺术展即将开幕

时间: 2019-04-19 11:00:00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对话·2019高平当代艺术展海报

时间:2019年5月10日——2019年5月19日

开幕式:2019年5月10日上午10:00

艺术总监:冯博一、乌苏拉·潘汉森-布勒

策展人:刘旭光

策展助理:贾羽明  

参展艺术家保科丰巳(日本)、坂口宽敏(日本)、蔡广斌、戴安·维柳(美国)、管怀宾、刘建华、林岚(中国香港)、林俊廷(中国台湾)、刘旭光、任光辉、宋冬、尹秀珍(参展艺术家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主办:中共高平市委宣传部

承办:高平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平市陈区镇人民政府

协办: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

策展理念

文/刘旭光

晋城有中国文明与神话的发源地之说,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农氏炎帝在这里创建了耆国,在羊头山筑城居住,种五谷、尝百草,首开粒食、医药之源,创造了灿烂无比的农耕文明。在这里,数千年的神话陪伴着山林土地共同发展,中国的思想理念及时空观在这片土地上产生。高平地域也留给世人丰富的历史文物证明了它的发展,此次展览是在开化寺展开,试图当代艺术与古代文明对话,创造出新的语境生态环境,艺术的碰撞中回归自然平衡和自律和谐。高平开化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到绍圣三年(1096)。大雄宝殿内保存了宋代精美的壁画。此次以当代艺术的方式与古代文明的遗迹的对话,将为高平带来广泛的关注,山村古迹也将以当代艺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中国儒释道的思想通过打坐,向精神深层的高维空间与宇宙对话,当代艺术以包容及实验室精神与科学碰撞,同样也是在高维的思维空间中与宇宙对话,此次“对话”主题为它们之间赋予契机。更为有意义的是当代艺术进入到高平与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这里的群众也将产生一些史无前例的接触与对话,这次生机一定会为这里的群众带对当代文明的思考,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新话题为乡村的文化生活带来国际的视野,在自律与自然的交触中回归本真再造今天的高平神话。

策展人:刘旭光 

艺术家与作品介绍

保科丰巳(日本)

保科丰巳出生于长野县东御市。现为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先生的艺术以东方文化为轴、通过空间、场所、身体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作品创作。并且他认为东方艺术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语言形式。承载着这份深厚的东方思想,他展开探寻与解读艺术问题。作为后物派的代表人,保科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木、石等自然的材料作为创作灵感,在此感知外界空间与自身的相互关系。保科先生的作品一直以东方哲学思想做为底蕴,比如禅的文化等。虽然在艺术创作学习中必然受到西方影像,但自身的文化背景依然是他的出发点,在东方意蕴之路上漫步。先生创作的心路历程,从平面的纸本绘画到立体空间的水墨装置,不断构建自己的作品,从不同的表达效果上换位思考。他说“遵循传统与追求前卫的关系并不冲突,反而是一脉相通的。”不拘于形式,将东方哲学,日本美学的形态通过视觉把人的内核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更加宽阔的开启,并重建可能性。

《思考的井》木、和纸、铜装、水泥、液晶显示屏尺寸依据场地而定 2015

《黑色的雨》大尺幅宣纸、墨、玻璃绘画 2013

坂口宽敏(日本)

回顾坂口宽敏整体作品,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的作品呈现出多种形式,例如同时带有原始痕迹的绘画,可以从中发现他的手与舞台(支架)之间发生的冲突与和谐,以及唤起其所在地的乡土和地形中包含的历史记忆的装置作品,或纯粹抽象的绘画,都清楚地认识到形式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包括绘画(冥想的沉浸)、电影(电影的无缝性[在摄影作品中贯穿多个层次])、空间(雕塑的存在)、材料(非符号的物质现实)和白话(作品的静止性);每一个元素都放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在他的艺术取向中起到相互批评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从二维(绘画)、三维(安装)和室外土方(野外)的角度对坂口的作品形成进行了分类。(由内而外)问题是,作为一名画家,坂口是如何在不陷入悖论的情况下,保持了他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的穿越。

——TakayukiNaoyuki(艺术批评家)节选《阿尔卑斯人的记忆——为了图像的形成》(坂口宽敏展览图录2017“帕斯卡花园、海洋、光”)

“循环·水·容器(地球)”,1989年“客州夏节‘89”,日本山梨,汽车 土壤 苔藓 水

《五盘大力神》1997年,“内部展览”德国歌德公园/卡塞尔。土壤,熟石灰

蔡广斌

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蔡广斌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重要的艺术家。他所探索的影像水墨绘画代表了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最新成果,取得了这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2014“入选aac亚博备用网址年度水墨艺术家”获提名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天人合艺美术馆、华府艺术等艺术机构收藏。他还在威尼斯奎里尼基金会博物馆、合美术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地举办大型个展。他参加的各种学术展览有“新艺术史”2000-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国水墨艺术四十年:1978-2018”北京民生美术馆/“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未来进行时”紫泥堂当代艺术馆/“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文献展(2001-2016)”红砖厂美术馆/“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再肖像”湖北美术馆/等等数百余次。

《他拍-2017.7.10》水墨+影像.140x100cm x2 2018

《自拍·iphone·NO,2018.01》水墨宣纸2+影像1 156x200cm.140x180cm.100x180cm 2018

戴安·维柳

戴安·维柳,明尼苏达大学教授,著名交互艺术家。戴安维柳的作品对“光”和“公共”的概念基础上构思方案,强调现场制作实施制造场域性,以简单率真的方式去完成个人的每一个艺术项目,她是典型的新媒体艺术家,视觉中将艺术置于新媒介的材料以及对应当下社会背景和美学观念之中,与信息交互时代同步而行,从身体的感知出发,通过视觉和光传递未来艺术语言的多样化。每一个参与展览的观众在展览中更自由更主动的参与,她在挖掘自身艺术空间存在的能量,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表达自身对艺术本质探讨她对“光”的感受。

《蒲公英圈》

《项目》

管怀宾

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学位)。现居中国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管怀宾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他的作品总是扬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显现浓郁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多次参加越后妻有三年展、神户口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

《烁园》,装置,2018年,白铁波纹板隔墙、不锈钢镜面,太湖石、太湖石、聚光灯、铸铜桃树、铸铜乌鸦、铸铜太湖石、投影机两台、调光装置、地毯、金属弧墙,尺寸可变

《天际识归舟》,装置,2015一2018年,金属船两艘,不锈钢镜面,锻铜太湖石,铜管,尺寸可变

刘建华

196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89年雕塑专业毕业后,他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创作。作为一位不断探索、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起先多以陶瓷作为媒介,通过陶瓷坚硬与脆弱并存的特性隐喻现代人对物质的迷恋与不安,揭示出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随着创作的深入,艺术家近年已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利用与试验。刘建华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艺术万岁”、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第一届新加坡双年展、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作品被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V&A博物馆、美国纽约MOMA、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艺术家目前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碑》 2018,玻璃、碳纤维 260x75x60cm/194x70x50cm,2018年个展“物镜”展览现场,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中国

《白纸》2008-2016,瓷,200x100x0.7cm 每件,2015 年个展“To Be Done”展览现场,佩斯香港,香港,中国

林岚

林岚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研究院及教育学院。主力创作大型混合媒介雕塑作品及装置,采用的主要为回收再用的物料,包括木箱板、旧家具、回收雨伞布料等。十五年来,她积极参与本土及海外不同的公共和社区艺术计划,作品多以文化历史、社会与时事为背景,创造出似梦如真的时空交错现场装置,似是现代人寻找精神寄托的避难所。

除了个人展览以外,林岚多次获邀参加本地及国际展览,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留驻计划,包括日本、肯亚、台湾、孟加拉国、中国、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亚洲文化协会亦于2006年给予捷成汉伉俪奖助金以表奖赏。2017年获颁香港民政事务局长嘉许奖。

二零零九年始,林岚在香港开展社区项目「微观经济」,获香港艺术中心邀请为此计划举办个展《林岚合作社﹣织织复织织》(2013),并代表香港受邀展于2013年日本濑户内海三年展亚洲平台、2015年在台湾的香港周、2015年德国的「China 8」和2016年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2018里昂灯光节,并以合作伙伴型式在2018欧洲艺术宣言展展出妇女旗旌。

《在“一樣的月光”下“明日話今天”》,裝置:傘布、陶瓷、幻燈片、聲音尺寸因場地而異(此展廳為寬約17米,長24米,高5米),2015

《願望編織者》,回收蕾絲/織物,紫外燈,尼龍繩,展覽:法國里昂燈光節,2018

林俊廷

生于台湾·台北,目前定居上海,是引领当代华人新媒体艺术风潮的代表性人物。其以光、影交织出的诗意风格与浓厚人文气息的作品,让人们彷如得见心中潜藏的美丽桃源,深入当下感知与体验之间的交互辩证,融入时空的无记号连续中。

林俊廷曾获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ACC亚洲文化协会国巨科技艺术奖,为第一位在纽约Location One科技艺术中心驻村创作的台湾艺术家,其同年作品《蝶域》亦获Location One科技艺术中心收藏。近年,其重要的作品如2006年《化境》、2007年首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开幕式作品《愉跃》、2009《花灵》、2010《化物》、2011《浮光》、2012《光流的凝点》、2013《驰光》、2014《掠影》、2015《绿绮》、2016《造象》、2017《造象II》、2018《吉光片羽》等,曾应邀于英国、芬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等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获美国、澳洲及新西兰等地的美术馆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国巨基金会永久收藏。

2012年,更以「山水觉─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新媒体艺术特展」获美国博物馆协会(AAM)MUSE奖「诠释性互动装置类金牌奖」、英国<艺术报>评选当年全球最高人气展览第3名等殊荣。

2016《造像》

2012《光流的凝点》

刘旭光

艺术家1958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早年留日并接触物派艺术,研究东方思想在易经的数理和阴阳维度空间中得到启发创造质觉美术理论,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探索形质与介质的语言和视觉中的可能性;从视觉的物理性媒介到数字媒介表达方式中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并以质觉理论为基础指导创作;1991年完成「天地」系列绘画作品,1997年创作「天眼」绘画装置作品,2001年创作「悬空界」绘画装置作品;2004年至2017年创作「痕迹」系列绘画作品。以数字媒材做介质2004年创作影像作品「墨滴」,2010年创作「我」数字交互影像作品,2011创作影像作品「墨核」,2013年创作介质电影「没片」、2014年「洐场」系列绘画作品、2016年「顿质」系列绘画在国内外参加重要的主题性双年展及群展,并在中国、日本、美国、芬兰、科摩罗等国家举办以质觉概念为主题的个展。著作:「论质觉」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质觉个案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天眼》1997年,装置,墨、矿物质颜料、铁锈、骨胶、蛋清、宣纸、画布、寿山石、石膏、古代数字、风水演算、摄影、行为

《衍场——圆堆》2018年,数字(古代数字)、陶瓷、黄河沙土、广安的黄土、空间、光、瓷条,20x25x320mm(1000条)

任光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课题组成员。曾经担任“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三届策展人,第八、九届初评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国际染织艺术作品(佛山)展策展人。

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研修,曾应邀到美国、英国、波兰、埃及、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考察访问和举办展览。纤维艺术作品在60多个国内外展览中展出并获得金、银、铜及优秀奖20余项。纤维艺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齐鲁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收藏。

纤维雕塑作品《水墨春秋》尺寸:180x66x66cm 2006年

《物象出瞳1》尺寸:120x120x60cm年代:2009-2011

宋冬

1966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宋冬从早期的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录像、装置、雕塑、摄影、观念绘画、策划和戏剧等多个领域,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用“无界”的理念进行创作和生活。先后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等众多国际艺术展,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地举办大型个人展览。曾获得光州双年展大奖、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杰出贡献奖、AAC年度装置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M+艺术博物馆、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等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365个赞》陶瓷装置、塑料草垫 2016-2018

《抚摸父亲》,行为,影像

尹秀珍

尹秀珍(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活跃的姿态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多个重要节点性展览及事件中,作品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艺术机构,其中包括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1995-1998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0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艺术家个案“项目92”(2010年)等,并于2012年在荷兰格罗尼根博物馆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了回顾型个展。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著,这也是既草间弥生之后的第二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尹秀珍的作品被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丹麦ARoS奥胡斯艺术博物馆、日本森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香港M+美术馆等重要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大型装置《缓释》2016-2017年于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

《行思》,500双宁夏本地人的旧鞋子、织物,2018年

对话开化寺

开化寺全貌

对话·2019高平当代艺术展,展览的所在地是高平市陈区镇内的开化寺,共有十二位艺术家参加展览。这个展览的意义是它与中国的数千年的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

这里是神农炎帝的故里。这里又有久远历史和文明的古迹,艺术家的作品是与炎帝对话,与开化寺对话。同时也与这里的山区的村民对话。我想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的事件中具有独特意义,古老的文明充实着我们当代的艺术,我们以当代艺术的语言,回归到中国古老文明的大地和开化寺,是为了更多的唤起今天山区村民的对当代艺术以及当代文化的认知,同时我们也想获取他们对这种新的文化现象的感受和批评,共同建构具有历史意义的当代文化的新概念。

本次展览的前期准备中大部分艺术家亲临高平开化寺,当艺术家们走进具有千年历史的开化寺,这里保存着宋代的极品精美的壁画,艺术家们为之感动,在开化寺的环境与空间里面,每一位艺术家们都构思着作品的方案,我想他们的真实感受以及文化渊源一定会带给他们的思考,一定会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我们期待着5月10日的开幕看到他们最新的作品。

鸟瞰开化寺,绿葱之中耸立在山上的千年古刹,他的建筑空间及斗拱的独特风格都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记忆。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共享当代艺术对话开化寺,同时也能看到具有悠久历史的寺院和宋代精美的壁画以及这里的美丽的乡村。

开化寺建筑局部(斗拱)

开化寺壁画(局部)

开化寺壁画(局部)



对话•2019高平当代艺术展即将开幕